11/29/2017

前胃擴張症 PDD

※ 以下內容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所有圖文內容並非做為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All articles are not used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All rights reserv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s.
請善用Ctrl+F、輸入關鍵字能更快查到需要的內容。

  • Tom Dutton. (2017, Nov). 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Update on caus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前胃擴張症-病因、診斷與管理的最新訊息). Parrots Magazine238, 36-38. (17/11/29):
序言
前胃擴張症(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PDD)是主要出現在寵物鸚鵡身上的疾病,也是英國與其它地區鸚鵡發病和致死的常見原因。鸚形目以外的物種也會被感染,野生動物所扮演的角色仍在調查。PDD是可致命、明顯影響腸胃和神經系統的神經性疾病。

臨床表現
禽類玻那病毒(Avian bornavirus/ABV)已確定是鸚鵡罹患PDD的病因。其臨床徵狀與免疫媒介對病毒的反應有關。神經節苷脂(Gangliocides)的產生使神經變化而致病。許多健康的鳥感染ABV,但PDD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預測的,且未被徹底瞭解。
目前認為玻那病毒陽性鳥約30%會演變出臨床上的PDD。受感染的鳥表現出臨床徵狀的時間可短至兩週也可長達七年。在病鳥身上檢測出ABV並不代表牠罹患PDD,在健康的鳥身上檢測出ABV也不意味牠會生病。ABV感染不限於鸚鵡,已在金絲雀身上診斷出類似PDD的疾病。
玻那病毒已顯示出對北美水禽的高盛行率,但尚無證據顯示這些水禽基因型可引發在鸚鵡身上的疾病。
透過口服糞便/尿酸鹽的疾病傳播途徑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呼吸道也被視為傳播途徑。ABV曾在受感染的鳥肺分離出來,也曾在受感染鳥舍環境的大量空氣採樣中檢測出ABV。ABV也在羽軸根和羽屑中檢測到。然而,玻那病毒在鳥體外無法存活超過48小時。
最初的臨床徵狀通常是非專一性的。鳥呈現嗜睡,羽色不佳。體重往往在不知不覺間下滑,偶爾會在糞便中發現未消化的食物。嗉囊阻塞、排空時間延遲、嘔吐、反胃及體腔膨脹是最常見的腸胃徵狀。鳥的食慾往往很好,但偶爾出現食慾不振。有些鳥會拔覆於體腔上的毛。小部分病例出現急性的末梢與中樞神經系統徵狀,包含失明、昏厥(fits)、癲癇和自棲木上墜落。
在一群鳥當中可能診斷出個別病例,但也可能發生流行感染,其快速的病程使多數的鳥在11天內就急性生病致死。其牠鳥的疾病進展更慢,伴隨體重逐漸減輕與腸胃病徵。群體中有些鳥沒有徵狀,但若進行內視鏡或X光片檢查,會有輕/中度的前胃擴張徵狀。群體中剩下的鳥將不受影響。
巴丹、灰鸚與金剛最容易感染這種疾病。不過這種病已出現在超過50種鳥身上,所有鸚鵡皆應被視為容易感染。
所有年齡層都有可能受感染。短至11天的孵化期長到七年以上。這種病不被認為是具高度傳染性的,病原體也不穩定-無法在宿主體外存活超過48小時。
PDD很難確診。使用普通的成像技術(放射線、內視鏡、螢光透視)很容易診斷出擴張的前胃,但要證明擴張源自玻那病毒感染,就我們的經驗來說很難。
臨床徵狀是非專一性的。若臨床醫師懷疑是PDD,那麼X光片(適合被麻醉、前胃注入顯影劑的鳥)或螢光透視法可幫助檢測前胃擴張。若側視圖上的前胃厚度大於胸骨脊最大厚度的48%,前胃即出現擴張。作為診斷計劃的一部份,進行傳統的嗉囊活組織檢驗(檢查腸肌層的神經節細胞炎徵狀),但這種測試只有55-76%的敏感性。
螢光透視法是評估腸胃運動與監測治療反應的好用工具。和多數X光片不同,不需麻醉。

診斷
為做出PDD的明確診斷,臨床醫師應排除有差異的診斷可能,並取證ABV感染。然而重要的是要記住許多臨床上健康的鳥散播ABV,增加生前(ante-mortem)準確診斷的挑戰。
德州A&M大學的研究顯示反轉錄酶-PCR為確認ABV RNA(病毒檢測)存在的有效方式。已識別出四種ABV的血清型,現在很多實驗室不檢測所有血清型。為PCR測試選擇適當樣本對獲得有意義的結果來說相當重要。尿液/糞便與結膜、鼻後孔、泄殖腔拭子是最適合採集的樣本。ABV在尿酸鹽和糞便中的散播量最大,不過散播呈間歇性,因此偽陰性是個問題。疾病的診斷可能需要多重PCR測試,對飼主來說可能開銷太大。血清學(抗體測試)可能是有用的診斷測試,由於抗體價數似乎與疾病發展有關。也曾有臨床疾病剛發作時就突然血清轉化。
麻醉狀態下注入的鋇顯影劑讓前胃的測量準確率更高。

治療
過去的治療以使用抗發炎療法為主,這是基於假設我們所觀察到的組織病理學病變,其本質是發炎。
筆者治療的選擇是Celocoxib(Dalhausen et al 2002)。接受Celocoxib 10mg/kg一天兩次治療六至十二週的鳥,臨床上有顯著改善。
螢光透視法可用來監測治療是否成功,且可確定Celocoxib的最低有效劑量。
許多起初呈現PDD的鳥伴隨嗉囊繼發性的細菌/真菌感染,經治療的腸炎,臨床上出現顯著改善。
許多作者已進展到使用meloxicam,但使用這種藥的近期研究顯示它可能是禁忌用藥(contraindicated)。實驗初期的替代藥物包含Ribavirin(抗病毒藥)與Cyclosporine尚未發揮效果。
腹-背側X光片的對比顯示出明顯的前胃擴張。

預防疾病
群體中的疾病預防以良好的衛生與生物安全為基礎。所有新進鳥、病鳥或ABV陽性鳥應進行檢疫隔離。健康的ABV陰性鳥應接受初診,且應避免自受感染/病鳥處運送至其餘設施。為努力保持鳥群無疾病,所有新進鳥都應接受多重PCR與血清檢測。
若飼主的目標是根除自家鳥的ABV,所有的鳥應接受重覆性的PCR與血清測試。鳥應分組,若有需要,根據此測試結果進行隔離。曾有一群陽性鳥當中,有小部分受感染個體持續大量散播病毒的記錄。應鎖定這些鳥並優先隔離。由於間歇性的散播和模稜兩可的血清測試,可能需費數年的檢測與隔離鳥隻,以擁有ABV陰性的鳥舍。

其它前胃擴張的常見徵狀包含:
  • 胃炎/腸炎
  • 寄生蟲疾病
  • 重金屬中毒(鋅/鉛等)
  • 腫瘤
  • 異物/阻塞


研究員在追蹤與治療感染異國鳥類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取得進展。前胃擴張症,為感染禽類玻那病毒(ABV)的結果,其特徵在於腸道麻痺,導致食物堵在鳥的腺胃(前胃)中。腸道膨脹引起不適,當內臟無法自停滯的食物吸收營養,鳥死亡。有意思的是,並非所有罹患PDD的鳥皆顯示這些症狀,有些接觸病毒之後能活數年-在疾病發展之前多達六或七年。PDD曾被稱作金剛鸚鵡衰竭症,由於起初認為它只影響到金剛,但我們如今明白它可以在鸚鵡、雀鳥、愛情鳥、和尚、玄鳳及野生水禽如鵝和疣鼻天鵝身上出現。
在科學家們尋求更為理解該疾病的過去三年來已取得一些進展。德州A&M大學異國鳥類健康中心的主任Ian Tizard博士以PDD作為職涯焦點。據Tizard所言,近期有些好/壞消息。
最近計畫圍繞在測試鳥醫師對病鳥的用藥,觀察它們是否有效,事實上產生了可觀的改進。許多醫師使用消炎藥來降低腸道腫脹,特別是Celebrex與Meloxicam。
「我們的研究結果有些令人沮喪,」Tizard說。「在我們實驗性感染的動物中,它們明顯看來沒有太多好處,它們可能造成一些傷害。」
Tizard將希望寄託於A&M研究員幾年前研究的Ribavarin已開始衰退。實驗證明Ribavarin確實成功殺死實驗室組織培養的PDD,但它在病鳥身上並未顯現一致性。關竅可能在於用藥的正確時間。
當前有種Tizard所指望的新藥:cyclosporine,一種一般用於人類器官移植後預防排斥反應的免疫抑制劑。A&M的獸醫診所已將cyclosporine用於患者並取得一些成果,首次對實驗性感染鳥類的試驗會在今夏展開。
發掘PDD與ABV療法的困難處部分來自鳥類與人類生物學之間的差異。鳥類代謝藥物系統的速度遠超過我們的,且毒性易感度似乎更低。為達到效果,依邏輯會建議牠們需要較牠們身形更多或更頻繁的劑量,但確切判斷該劑量多寡及供應頻率要花費大量時間。
另一對抗PDD與ABV的困難就是擊敗病毒比細菌感染更具挑戰性。病毒更小,缺乏使細菌更脆弱的關鍵性堅固膜壁。病毒也附著至其他細胞進行複製,讓藥物難以逮到它們...這是為何與市面上針對人類病毒如伊波拉或愛滋病毒的抗生素相比,我們有相對較少的抗病毒藥物。
Tizard與他的同事發現避免PDD擴散有個可靠方式:良好、徹底的清洗。
「稍微激勵人心的消息是如果鳥舍飼主衛生習慣真正良好,她們能非常快速降下患病率-事實上這可能只是衛生有助於PDD方面的一點點好消息。它並非極強悍的病毒,但它大量擴散,」他說。
另一個在某些鳥舍有效的策略為自繁殖鳥群中淘汰健康的PDD帶原者。多數研究員如今相信PDD會從鳥體擴散至蛋中,因此於該源頭阻止它可能是有效的。
「我的確知道一些這麼做且相當成功的鳥舍飼主,只要她們同時維持良好衛生-清洗所有物件,並能隔離呈陽性反應的鳥種,」Tizard說。
對健康的疾病帶原者實施安樂死是不必要的-實際上據Tizard所言這是道德上的大忌,他指出許多鳥終其一生未發病。當然其牠的沒有這麼幸運,他的目的之一是要找出開關何時及為何啟動。德州A&M過去幾年接收了70隻大群的玄鳳,牠們有些是健康帶原者,有些不是。鳥住在一起,Tizard說現在整個鳥群對病毒呈陽性反應,但最後一隻鳥花了兩年的接觸時間才受到感染。
Guelph大學的一個團隊曾研究出現在水禽身上的PDD。一批特別大量死亡的加拿大雁近期追溯至讓Tizard認為鳥群遭遇某些使休眠疾病轉為嚴重症狀與死亡的病情。A&M在多次測試後已得到壓力並未激化症狀的結論,如今正懷疑飲食對主動感染的影響。
義大利研究員對該疾病症狀的開展有不同理論。Giacomo Rossi博士受到最近研究的鼓舞,其指出該病症可能與鳥腦部運作針對自身的一種自體免疫失調相連結。
近年來最後一塊革新領域是在實驗室測試ABV。德州A&M在發現糞便的ABV測試會產生顯著數量的偽陰性反應-糞便只在腎臟受感染後含有病毒,不會發生於所有病例之後,停止公開地提供其糞便ABV測試。獸醫可血檢搜尋ABV抗體(鳥體系統中有病毒的徵兆),但奇怪的是有些受感染的鳥不製造ABV抗體。檢查ABV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腦部組織分析,這對活體而言當然是不可能,因此專家建議同時檢驗血液與糞便樣本以識別帶原的鳥。




  • Karen Chudley. (2014, Jun). When ABV hit our indoor flock. Parrots Magazine, 197, 25. (14/05/26):
當這一切發生時Wingnut嚇壞我們了。他嚴重不適,在週日緊急住院。很容易認定他也感染ABV,我們就要失去他了,但幸虧我們獸醫思路敏捷及專業的照護,數天後他再度回家。幸好他所遭遇的其實是去年折磨他的麴菌病,他對治療反應迅速。
這是兩種不幸中較輕微的,沒有太多鸚鵡飼主或獸醫會說「讓我們祈禱它是麴黴菌!」他對ABV活性病毒的存在檢測為陰性,但他被驗出有ABV抗體,意謂他已暴露於ABV且可能在日後發展ABV相關疾病。然而,我們獸醫著作中提到一隻擁有ABV陽性反應十幾年的巴丹,仍沒有出現症狀,因此我們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折磨我們ABV/PDD患者的症狀有很多種,並不總是明顯,倘若妳在妳的鸚鵡身上注意到以下任何症狀,請盡快尋求獸醫諮詢。我不想讓妳焦慮,但我想讓妳提高警覺:
嗜睡、無精打采、靜默、停止日常活動、不出聲、安靜、嘴饞、口渴頻繁、飲食習慣改變如本來愛吃種子,轉為偏好水果、堅果或滋養丸。水便。糞便多尿、糞便含未消化種子、排便減少或停止、顫抖、動作笨拙、無法棲息於棲木、頭部動作怪異、癲癇及其他神經系統症狀、神情茫然恍惚的時間過長、吞嚥困難、嘔吐、異常或過度回吐、身形改變如腹脹或「鴿胸」、習慣改變,如對飛行、玩具、搔抓時間、與人或其它鳥互動喪失興趣,或反過來需索明顯增加,鳥可能會變得更黏人,要求比往常更多的關注。棲息在熱源如燈具、散熱器附近,或者依偎著另一隻鳥或人。


鳥類獸醫起初對鳥類玻那病毒的發現,及辨識它的商業化PCR測試後續發展感到興奮。然而當組織樣本由獸醫病理學者檢驗時已釐清,許多病毒測試呈陽性反應的鳥沒有罹患該病。同樣有關的是前胃擴張症有數量相對較大的案例並未被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測試檢驗出來,但後來由病理學者確診病例。造成這些結果的可能,是試圖除去體內病毒時,病毒本身與免疫系統都遭受感染的結合下導致PDD。因此鳥可能感染玻那病毒一段時間,且PCR檢驗呈陽性,但這些鳥有個未知比例將排除感染,從未罹患PDD。另一方面,有些鳥在牠們不再脫落病毒時以PCR檢測PDD,但後來由於炎症免疫反應使疾病繼續發展。


  • Neil A Forbes. (2013, Nov). Psittacine Proventricular Dilation– a disease all keepers should be aware of. Parrots Magazine, 190, 38. (13/11/12):
前胃擴張症(Proventricular Dilitation Disease),也稱作金剛鸚鵡衰竭症候群(Macaw Wasting Syndrome)、鸚鵡前胃擴張症(Psittacine Proventricular Dilation Disease)、腸肌神經節神經炎(Myenteric anglioneuritis)、前胃增生(Proventricular Hypertrophy)、浸潤性內臟神經病變(Infiltrative Splancnic Neuropathy)、淋巴漿細胞及腦脊髓炎,於1977年首次被診斷,是種非常複雜的疾病。
鳥可能表現得有如生病、褪羽色的鸚鵡,有些出現體重逐步下滑與在糞便中找到排出未消化種子的狀況。小部分會顯示急性中樞或周邊神經症狀,包括失明、痙攣、癲癇發作和自棲木掉落。
巴丹、灰鸚與金剛最易於感染此疾病,但任何鸚鵡品種皆應被視為在風險之中─該疾病已在超過50種不同鸚鵡身上證實,且所有年歲的鳥皆易感染。
潛伏期是變量的,從11天至7年或以上。該疾病不被視為具高度傳染性,病原體在宿主之外超過72小時無法存活。
獸醫的診斷依據源自嘔吐、糞便中未消化種子、逐漸消瘦、神經症狀、X光片(擴張的前胃或腸道運輸時間延遲)範圍內的集合。鋇造影X光片或螢光透視法(fluoroscopy)可協助診斷。可透過嗉囊切片檢查確診,儘管此測試只有55-76%的敏感度,如100隻感染的鳥當中只有55-76個案例會被發現。
雖然成果表現不一,以基因為基礎的特徵及血清測試目前也適用於玻那病毒。其它PDD的鑑別診斷包含攝入異物、重金屬(鉛、鋅、銅、鐵)中毒、消化道(GIT,gastrointestinal tract)寄生、細菌或真菌(如念珠菌或胃部酵母菌macrorhabdus ornithogaster)感染。
儘管衛生優良、檢疫預防措施有效,PDD會出現在任何鳥舍及添加至鳥群的新成員身上。野鳥造訪鳥舍而傳播感染的情況已被提出,野生鳥群確實可作為感染源。然而毫無疑問的,是越多新的鳥被引入鳥群中,妳將更無可避免地引入此種疾病。


  • Leslie Moran. (2013, Oct). The holistic care and treatment of PDD. Parrots Magazine, 189, 14. (13/09/26):
前胃擴張症(PDD, Proventricular Dilation Disease)是明顯影響鸚鵡的一種嚴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這種疾病的臨床症狀是由鳥類玻那病毒(ABV, avian bornavirus)與鳥對此病毒的免疫反應所導致。PDD會引起腸胃道及/或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患病的鳥可能變瘦、糞便異常、嘔吐或厭食。牠們也可能是疲弱的,行動困難且有發展為嚴重神經症狀的潛在可能,如癲癇。不易診斷,通常需要結合多種診斷測試,搭配完全倚賴技術與臨床經驗的鳥醫生的早期診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