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2014

灰鸚社會

作者:Pamela Clark
原文標題:A Society of Greys...
原文網址:http://www.africangreys.com/articles/greys/society.htm

© by Pamela Clark
※本文並非做為商業用途,版權歸Pamela Clark所有;歡迎轉貼連結



我們經常讀到「鳥群」對我們手養鳥的重要性,我們也明白這適用於多數鸚鵡品種。牠們本質上是野生動物,鳥群在牠們而言是安全的代名詞。不過就我對非洲灰鸚的觀察,使我認為「鳥群」對牠們來說代表甚至更大的重要性與意義,勝過其它種鸚鵡。


一個社會

我相信我們自然可以開始談論非洲灰鸚社會,因為這是牠們自己在彼此間表露的。「社會」的同義詞包含聯合、手足情誼、群體、夥伴關係以及團體。這些詞對定義灰鸚彼此互動關係的任何方式而言會是貼切的開端。

這個結論基於我對自己所飼灰鸚的觀察,無論是手養鳥或繁殖鳥,還有那些其它的。我也有幸觀看Pepperberg博士的學生所製作,關於野生非洲灰鸚的錄影帶。這強化了我不斷增加的猜疑,我們還沒有充分體會「鳥群」對我們灰鸚的重要性。

在我們家中,有許多不同品種的鸚鵡和我們一起生活。幾乎毫無例外地,牠們偏好遠遠地與彼此相處,並積極向任何入侵者捍衛牠們私有的空間。即便牠們是相同品種也適用於此。這點我的非洲灰鸚是例外。灰鸚相互間似乎有吸引力;牠們容易接受彼此且摩擦短暫。

繁殖灰鸚方面,我讓我年長的手養灰鸚幫助我照護幼鳥。我目前有三隻灰鸚帶著興趣與這些幼鳥合宜地互動。牠們替幼鳥梳理、餵食與教導...在成長至羽翼豐滿時歡迎牠們加入三隻成鳥的小社會。牠們有個攀爬和玩耍的大場地,當鳥爬至另一隻的籠子上頭時並沒有領域意識的展現。

我曾帶成年灰鸚回家,發現類似的情況,牠們被納入我灰鸚們的生活空間裡。我帶Sterling回家那天是個好例子。他是隻失明、年老的公灰鸚。我將他介紹給我的成年公鳥Rollo,他們幾乎立刻成為朋友。起初幾分鐘,Sterling藉由把他的嘴牢牢放在Rollo的頸背部確立他的主導地位。Rollo毫無疑問接受這點,儘管他才是久住在此的居民而Sterling是新來的。接著牠們一起生活,直到Sterling在數月後死於中風。事實上,Rollo在他與我們的生活中擔任Sterling的「雙眼」。他在他「散步」中特意引導Sterling,若他落後了,總是耐心地等待。

其它支持這種理論的證據在於灰鸚成功地參與圓桌協商團體。喜歡與對方互動的灰鸚,被認為有時似乎會在這些聚集期間互相溝通。牠們共處的時候顯然共同受惠。


團體的一份子

觀察繁殖鳥提供了非洲灰鸚彼此互助生活方式的更進一步見解。走在充斥著中南美洲鸚鵡的鳥籠旁,無論在闖入或某些有趣的事可能發生時,大多會來到前頭,尖叫並興奮地交談。

經過住有灰鸚繁殖鳥的鳥籠,最明顯的是寧靜。妳會懷疑鳥在哪裡,直到妳看見牠們緊挨著彼此,觀察著這次來訪會發生什麼事。或許會吹聲口哨,但就這些了。牠們站在一起,觀察,表現得更像一個團體而非個體。

重新審視Pepperberg博士的影片,我驚訝地發現一些事,灰鸚不只像其它鸚鵡般享受鳥群動態...牠們還形成一個緊密的社會。首先,我在觀看灰鸚群飛時留下深刻印象。深淺不一的灰色與小塊白色、強度不同的陽光反射,從上面往下看,任何掠食者都很難識別個體來攻擊。牠們的羽色看來甚至已演化成只與其它灰色鳥種的大型團體在野外生活、飛行是最安全的。

此外,在地面的鳥群中覓食時,牠們輪流跳躍飛行,往往差點降落在彼此上頭。已經在地面的鳥幾乎不會在意。這與中南美洲鳥種共同覓食所展現出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在這些群體中,一隻新的鳥降落時,那些最靠近的通常會攻擊警告,表明了「別太靠近因為這是我的地盤」。當非洲灰鸚一起飛行和覓食,牠們看起來幾乎就像一個整體...多數扮演著團體中的一角。


這與我們的手養灰鸚有何關聯?

若我們接受這種推論,那麼身為灰鸚飼主,我們必須看看這會帶來的結果。利用這些訊息能讓我們更瞭解我們的鳥,同時為牠們提供最理想的照護。牠們與我們的互動有別於其它養在我們家中的鸚鵡品種,擁有一些不同的需求。

雖然這個理論可能讓我們想到,我們最好能提供牠們另一隻灰鸚,我並不認為這是可靠的。儘管在野外牠們對同一品種友善,我們灰鸚首先是與我們建立關係。第二隻灰鸚的到來非常可能造成吸引人類注意的競爭,導致領域性的出現。當兩隻灰鸚確實居住在同一家庭,新來的會在待得久到足以被認可為鳥群成員之後接受彼此。
[編註:牠們的接受程度取決於人們在幫助處理牠們的領土問題上做得多好,請見Living With Merlin: Introducing the Second Parrot, Summer 1997,及網路上Miscellaneous Article的部份。]

我反而認為這個訊息對於我們與牠們的關係有些直接的應用。屬於灰鸚的任何人都能證實牠們想與我們發展關係的「強烈」程度。這直接反映出牠們在野外彼此間共享的關係品質。牠們無時無刻想知道我們在哪裡。牠們持續定位牠們家中的人。牠們是如此注意我們,牠們往往能預測我們的行為並隨之操控我們。牠們希望被包含在我們所有的活動中。

因此,若在我們的活動中盡可能納入牠們,特別是那些在野外牠們會和鳥群共同參與的...吃飯、洗澡、理毛和移動,我們的灰鸚會更加滿足。除了這些更「活躍」的消遣,在我們家中,牠們能處於收到周遭大量關注的位置,對牠們而言同等重要。

很多人發現非洲灰鸚喜歡浴室。在我家,每隻鳥會在早晨輪流進浴室和我一起淋浴。不過Rollo每個早晨都陪我進去。如果我忘了,他會來找我。我確信這是個他覺得有吸引力並獲得滿足的經驗。我基本上是在「梳理」自己,他意識到這點,且喜歡被接納在場。

他也堅持和我一同進食。其它鳥喜歡這樣;但Rollo彷彿這是他的權利般堅持著。他需要的是和我非常緊密的生活。其它鳥享受牠們獲得的關注,不過牠們和我有更為獨立的互動模式。

非洲灰鸚想待在其他鳥群成員所在的地方,如果無法加入...那就觀察。我們現在知道,即使在野外築巢,灰鸚更喜歡和其它灰鸚在一起;繁殖對鳥經常在數百隻鳥群中築巢。許多我們的手養灰鸚在與牠們的家人分離時感受到壓力。這對出遊的我們帶來一些擔憂。我贊成盡可能帶著灰鸚度假。我知道很多灰鸚都是不錯的旅客。若這辦不到,任何暫時照護者對灰鸚而言應足夠熟悉,且至少足以成為鳥群「延伸」的一份子。

鳥籠的位置是另一項需要考慮的問題。多數非洲灰鸚喜歡處在生活區...大多不是因為他們想要很多互動...而是因為牠們喜歡監視事物。牠們想知道其餘鳥群在做什麼。許多被限制在「鳥房」的灰鸚表現出行為問題。

還有另一個牠們鳥群動態的行為展現可能令人困惑。灰鸚有謹慎、保持距離地退一步觀察陌生人或闖入者的傾向。在野外,牠們成對在團體中這麼做。在我們家裡,我們準備好接受陌生人的舉動常讓牠們感到困惑,我們堅持牠們應該接受也更進一步冒犯牠們。瞭解到維持良好社交對異國鳥類的重要性,我鼓勵我其它鸚鵡在首次會面期間去見陌生人。不過,我對我的灰鸚們使用更保守的做法。我認為在要求牠們同樣這麼做之前,讓牠們有所需的時間去觀察我與訪客的互動是適當體貼的。同一人可能需要多次來訪。

讓我們尊敬灰鸚社會...無論是將牠們納入我們的日常活動...甚至是更努力試圖瞭解牠們的日常活動。或許在「社會」中生活方面...在與其他人的團體中,牠們有些東西要教導我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