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2016

非洲鸚鵡的困境

自非洲雨林消失的灰鸚

作者:Alex Dale
來源:https://goo.gl/7IKsxx

當一組研究員前往迦納附近進行灰鸚數量的調查時,她們遇到非常明顯的代溝。
「我們所訪問老一輩的人清楚記得灰鸚。牠們成千上萬棲息在大樹中。她們記得灰鸚是村落周圍的共同景象,像害蟲般吃她們的水果。在灰鸚旁生活就是身為一位迦納人的常態。」
但時代在變化。「令人擔憂的是我們採訪的迦納年輕人有多少甚至知道或關心這個物種。一旦妳達到一定年紀,人們卻連灰鸚都沒聽過,這反映出爪哇禾雀(文鳥)在爪哇的境況。灰鸚本該是迦納的國鳥。相反地,牠已經消失了。」
雖然很多迦納年輕人可能沒看過灰鸚,如果妳曾走進寵物店,還是有機會的。妳甚至可能讓一隻站在手上,或和牠對話。灰鸚是種聰明、群居的鳥,有模仿人聲的優秀能力。這些特質讓灰鸚成為討人喜歡的夥伴;牠變成歐洲、北美和中東最受歡迎的寵物鳥。然而,這種流行已付出嚴重的代價。
每一年,捕獸人從非洲雨林捕捉好幾萬隻灰鸚以滿足國際需求,此做法遍及其分布區,且已持續數十年。用於捕獲鳥的實際方式各地不同,但通常需要捕獸人爬上牠偏好築巢的高大樹木,直接從巢中取出幼雛。別處的捕獸人利用此鳥的社交天性,在牠們聚集於飲水區或舔礦物質的位置撒網捕捉。
這樣大規模的捕捉對非洲大陸灰鸚族群的影響很容易想像,但難以量化。首先,身為全球非法販運量最高的鳥,很難知道每年實際有多少鳥在野外被捕捉。CITES報告中提及1980-2014年間自出產國進口的總數為847,525隻,但真實數量可能超過一百萬隻。即便官方的數字也未考量到野生捕捉的灰鸚,與牠們受歡迎的手養鳥形象相反,對於碰觸極為敏感;大量的被捕鳥因壓力而死亡。舉例來說,1990年末和2000年初,喀麥隆提報單就該國捕捉野鳥的年度配額為10,000隻。然而研究估計,多達90%的鳥在牠們抵達機場前便身亡。這表示喀麥隆每年捕捉灰鸚的真實數量接近100,000隻。
要判定灰鸚受威脅的程度還有另一個阻礙。雖然小區域或島嶼的地方性鳥群趨勢是相對容易追蹤,灰鸚的分布跨度接近三百萬平方公里,從西非的象牙海岸、迦納到剛果盆地,東至烏干達與肯亞。此種鳥的分布範圍有非常多變的族群規模,使其真正瀕危的程度難以量化。「在迦納,灰鸚已達毀滅性的減少。但在其他地區,如加彭,數量可能仍然相當多。離剛果盆地朝西越遠,問題似乎更加嚴重。」
對灰鸚的族群歷史規模知之甚少使問題更為惡化。儘管灰鸚自十九世紀末以來在非洲被捕捉、當地消息也說明牠們顯著的下降量,缺乏確鑿、基準的歷史數據來與近代族群趨勢比較,很難正確地掌握問題的實際範圍。「我們從CITES的顧問Gottlieb Dändliker那邊得到一份驚人報告,他將1990年初該鳥種在迦納的貿易和生態報告做結合,包含我們如今可以重覆的度量標準-如常駐調查和相遇率。」
發現這份未發表但技術嚴謹的報告,提供衡量迦納過去20-25年間數量下降程度的特別機會。「這種數據是世界上很多物種所缺乏的,如果更多人能為現今常見鳥種建立這些資料庫,我們會在未來五十年感謝她們。」Dändlike在1991年十二月和1992年一月之間於迦納附近旅行24天,確認了60個灰鸚棲地,其中一些涵蓋數百隻鳥。
此調查是在迦納誇口灰鸚族群估計有30,000-80,000隻的時候進行-這個數字可能早已是幾十年前當鸚鵡數量仍豐富時的殘影。後續計劃由Marsden與Nathaniel Annorbah博士共同監督,試圖盡可能地複製Dändliker的棲地計算。
60個棲地中,團隊能造訪由Dändliker確定的42個棲地。她們發現的,或者所缺乏的,訴說了數量遽降的真相。未發現活躍棲地,迦納棲地在1992年有700-1,200隻灰鸚定居的減少數量肯定超過90%,且可能高達99%。
這些數據首次提供數十年捕捉和貿易對灰鸚族群壓倒性影響的定量證據。根據這些資訊,紅皮書團隊能夠確定下降量達到該物種列入瀕危的門檻需求。
直到2012年才被認可為灰鸚新亞種的提姆納灰鸚,因面臨相同威脅也列入瀕危。由於牠的分布範圍較小,且集中在獅子山共和國與賴比瑞亞等不斷受戰爭和伊波拉病毒摧殘的國家,Marsden認為提姆納應是未來研究的重點。「在滅絕風險上我會將提姆納擺得遠高於灰鸚。牠真的只在少數地方,如賴比瑞亞的戈拉森林中相當常見。我們需要評估哪些區域有或無自行成長的族群。」
戈拉森林的最新聲明宣稱做為一個國家公園,應進行許多努力以確保這種提姆納的根據地。但在其他地方,喪失棲地是灰鸚的另一個生存壓力。Marden指出他所造訪的迦納自Dändliker於1992年所描述以來已經歷明顯的景觀變化。「伴隨一般受威脅鳥種出現的第一件事通常為變化土地利用。不過一旦貿易介入,很容易忘記一些同時發生的棲地變化。沒錯,貿易一直具有破壞性。但與此同時,大量的森林覆蓋範圍已完全消失。」
灰鸚喜歡在高大的樹上棲息築巢,在迦納它們很多都不復存在。原因混合了林業政策和一項即便在私人土地上,大樹都歸政府擁有的法律。所以農民持續砍下大樹好讓伐木公司不會前來造成損害。「即便沒有貿易,損失樹木無論如何都會造成數量下降。但這是個複雜的情況。這種鳥在每個國家所面臨的問題似乎都不同。」
例如肯亞,該鳥種如今消失在當地曾經常見的許多森林中。現今存有該國最大族群數的卡卡梅加森林,成熟灰鸚可能剩下不到十隻。牠們在剛果盆地的情況更好,但隨著每年在該區捕捉數千隻鳥,灰鸚在那裡也終將逐漸消失。據報曾出現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夏沙附近的大量族群如今早已無可挽回。
做為響應,CITES成員國現已投票提高灰鸚和提姆納至盡可能最高的保護層級,附錄一,禁止所有國際貿易。然而,Marsden感覺這本身並無法讓灰鸚重新復甦:「我們不能只是說因為CITES禁止了貿易,一切都會好轉。並不會-控制貿易在其分布範圍的許多地方鞭長莫及。」
迦納野生動物協會(GWS,國際鳥盟的合作夥伴)希望與當局合作,以保護她們僅剩的灰鸚族群。「我們的目標是努力防止所有不正當貿易,與商販接觸,吸引公眾保護剩餘棲地。」
現在,保育團體必須繼續努力保護這些鳥在非洲鄉村的殘存據點。不過Marsden以一個灰鸚韌性令人驚訝的故事作結:牠們已經開始移入像是坎帕拉和阿克拉等繁忙城市。如果迦納的後代只知道灰鸚是隻城市鳥,這會是種諷刺,或許有些悲哀。(16/12/09)

4/01/2016

身為疏於照顧的巴丹收受者-來自加拿大World Parrot Refuge令人心碎的投稿,所有關心鸚鵡的人都應靜下來思考

原文標題:On the receiving end of Cockatoo neglect - A heartbreaking contribution from Wendy Huntbatch of the World Parrot Refuge in Canada, which should give pause for thought to everyone who cares about parrots
作者:© by Wendy Huntbatch
原文出處:Parrots magazine #111 (April 2007) p.22-25

※本文並非作為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his article is not used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All rights reserv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s.)


*Wendy女士於今年二月初逝世,她將生命的最後25年奉獻給前育種鸚鵡和寵物鸚鵡的健康與照護福祉。
感謝她為生命投注的愛,感謝她給我的啟發,願她安息。

1/30/2016

麴菌病-病因與診斷/治療

原文標題:Aspergillosis - Causes and diagnosis
作者:© by Dr Daniel Calvo Carrasco LV CertAVP Resident ECZM(avian) MRCVS與Dr Neil A. Forbes BVetMed DipECZM(avian) FRCVS
原文出處:Parrots magazine #216 (January 2016) p.30-33、#217 (February 2016) p.30-31

※本文並非作為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his article is not used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All rights reserv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s.)


哈囉波爾─0124-0131